间歇性努力,持续性颓废,怎么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呢?

导入语:

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,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孩子能积极主动的完成学习这项任务,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喜欢学习,能自觉主动地学习。那么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什么不高,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动机就成了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。

案例:

小宇在语文课上睡着了,被老师抓住。小宇也是一副很难过的样子。这是他的心里话:

刚入初中的学习内容和小学完全不一样,课程又多又累,我学的挺认真的,但还没适应这种学习状态就已经成了班里倒数,心情很差,后面就放弃了。我比较喜欢科学,特别是我对小发明感兴趣,开始科学还能考个七八十,科学老师也表杨了我,我挺开心的,但到后面开始有了一些繁琐的算式,我又不想学了。不知道现在再努力还能不能赶上,要是能赶上我一定认真学,要是不能赶上,我也无能为力了。

从小宇的例子可以看出一些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,除此以外,我们还对常见的中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进行了梳理:

不清楚学习的意义,目标不明确。

无法适应初中强度大、密度高的学习环境。

自律性不高,贪玩。

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,学习难度大的知识时容易放弃。

功课落后较多时不知道怎么努力。

那作为家长,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孩子克服上面的困难,增强孩子的学习动机呢?

目标激励法。目标是前进道路上的明灯,没有目标的学习很容易就会迷失方向。家长可以经常和孩子交流沟通,在对孩子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和孩子共同制定长远目标,探讨想要达到长远目标要如何制定短期目标。把遥远的未来变成明确的现在,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
学习技巧法。让学习变得高效可以在很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,比如构建树状图、联想记忆法、关键词记忆法等。通过学习技巧提升学习效率,可以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,让孩子更喜欢学习。

体验成功法。很多孩子没有学习动机是因为成绩不乐观带来的对自我的低评价,此时家长可以在引导孩子完成一些事情后及时表扬孩子,让孩子体验成功,体验被肯定的感觉。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会重建对自己的信心,在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时也会更加有信心。

正确归因法。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。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,若人们把成就行为归因于内部因素如努力、能力等,那么成功时就会产生自豪满意的情绪,失败时就会产生内疚羞愧的情绪;若把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,则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不会有太大的情绪反应。所以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合适的归因,提升孩子的自信心,面对失败也能认识到不是能力不足,而是没有努力或没有掌握恰当的方法。

时间管理法。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对时间进行合理分配,约定好每项任务的用时,监督孩子完成自己的规划。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自律性,提高学习效率。